语音播报
【新春走基层 脱贫攻坚一线见闻】“点谷成金”摘穷帽
山西日报记者袁兆辉 通讯员吕建全 武丽伟报道:“我家的新房子盖好了,你不来看看?”1月8日一大早 ,记者就接到了山阴县合盛堡乡来远村贫困户苗雨德的电话。电话中 ,他的语气喜悦而真诚 。54岁的他 ,做梦都没想到 ,有一天他会盖起新房子 ,过上好日子。
走进苗雨德家的新院子 ,火红的屋檐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喜庆 。谈起当初为何致贫 ,他略带心酸地说 :“我手里只有5亩地 ,种这些地的收入也不多,加上得了病 ,打工也没人要,两个孩子念书还用钱。媳妇嫌和我过日子没奔头 ,也离开我了 。”3年前的苗雨德,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
来远村村党支书乔栋得知苗雨德的情况后 ,给他做起了思想工作 ,希望他对生活重新燃起信心。但几次思想动员下来 ,苗雨德依旧一副耷拉模样 。
转变发生在2017年,当年 ,山阴县开始在全县推广旱地谷子种植,而合盛堡乡所在的黄花梁区域土壤硒含量达9.6mg/kg ,是国家规定富硒土壤标准的24倍 。依托黄花梁区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决定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种植 ,并在周边村庄推行了旱地谷子种植计划 。
乔栋第一时间找到了苗雨德 ,动员他种植旱地谷子 。苗雨德思前想后 ,最终决定试种。
“一开始不敢种,因为不知道能不能种好。后来听了专家讲解,我才放心 ,5亩地全种上了晋谷21号。村里还给我们免费发放了化肥和地膜,当年就实现了大丰收 !一亩地能打500多斤小米,每亩地能增加收入1000多元。”说起种植旱地谷子的好处,苗雨德笑眯眯地对记者说。
“我还和银行贷款买了扶贫牛,用牛入股了山阴县泰和牧业 ,每年还能分红 。我现在一年能收入两万多元 ,孩子们念书不愁了。还是党的政策好 ,苦日子过完了,就剩好日子了 !”脱了贫的苗雨德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
新的一年 ,同样不再为孩子念书发愁的还有同村的苗树林 。“我是因‘学’致贫 。当时孩子在念大学 ,可费钱了。家里9亩地 ,都靠天吃饭 ,我们两口子也没个打工的地方 ,一年的收入也就四千多元。”说起过去生活的窘迫,苗树林感慨道 。
50岁的苗树林一时找不到改善生活的出路 ,村党支书乔栋的心里同样记挂着他 。“老苗家的生活也比较困难,我就想着 ,他能不能也和其他人一起种点谷子,好给家里增加点收入。”说起苗树林 ,乔栋打开了话匣子。
在乔栋的动员下 ,苗树林也加入到种植谷子的队伍中。不仅如此,村里还给他妻子介绍了打工的地方 ,一个月工资落到手有2000元左右 。“富硒谷子很受欢迎,销路特别好,经销商都是上门收购,我一点儿也不担心卖不出去 。我们家现在年收入3万多元一点问题也没有 。今年 ,我准备试着种点高粱,还有西瓜和香瓜,咱们村的地都富含硒元素 ,品质肯定不会赖 !”看着身边的妻子 ,想着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儿子 ,苗树林的心里乐开了花。
“靠着国家的好政策 ,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劲 !我们脱贫了 ,还要带动身边其他的贫困户们,一户帮一户,户户能脱贫,家家能致富 !”临走前 ,苗树林拉着记者的手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