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
关于香港的地名由来,有四种说法 :
说法一 :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 。宋元时期 ,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 。从明朝开始 ,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 ,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 ,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们称为“香港” 。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 ,质量上乘 ,被称为“海南珍奇” ,香港当地许多人 也以种香料为业 ,香港与其种植 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 。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 ,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 、运香业 。后来香料的种植和转运逐渐息微 ,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说法二 :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 ,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 ,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 。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 ,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命名整个岛屿。直到今天 ,“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
说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据说,香姑是一位海盗的妻子,海盗死后 ,她就占据了这个小岛 。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小岛以她的名字为名 ,称之为“香港”了 。
说法四 :因为一名叫陈群(“阿群”)的渔民 ,带领英人从香港仔越山循此路至上环一带为英军开路,因而得名 。她极有可能是一名疍家婆 ,因为路是阿群带的 ,所以就称之“阿群带路”了。有说英军初抵港岛时 ,由陈群带领在赤柱一带登陆,经香港村,薄扶林等地到港岛北部一带。经香港村时,英军询问该处地名 ,陈群以疍音回答“香港” ,英人即以疍音"HONG KONG"为记 ,便因而成为全岛的总称 。这也成了香港名字由来的其中一说。
现仍有人把香港称作“香江” 、“香岛” 、“香州” 、“妈祖阁”等 。
香港的英文名称,是照广州语音 , 原译作Heung Kong , 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读“香”为“康” ,所以英文名称也就随着改拼为Hong Kong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 ,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也是全球最富裕 、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 、服务和航运中心 ,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 、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 。历史的变迁 ,让香港从一个当年人口只有五千人的小渔村,演变成今天有“东方之珠”美誉的国际大都会 。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 ,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 ,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殖民地的历史 。
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 ,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只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 ,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
1841年1月26日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英国强占香港岛 ,从维多利亚港远眺香港中环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 ,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 ,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
1842年8月29日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条例》 ,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日军进犯香港 ,驻港英军无力抵抗 ,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1945年9月15日 :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 ,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 :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7月1日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模式 、法律和社会制度 ,50年不变 ,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事务归中央政府管制外 ,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